亚马逊财务分析的4大误区及解决方法 | 帆软数跨境

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在亚马逊财务分析以及做毛利报表时,存在以下四大误区,今天数跨境BI在这里特别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
亚马逊财务分析4大误区
1、部分平台费用没有正确分摊至sku
对于亚马逊平台,其实绝大部分平台费用都可以精准地分摊到sku,但我发现很多卖家在实务中分摊有误,或干脆不分摊。
广告费
《交易明细表》的广告费并没有sku的信息,所以我们无法直接用《交易明细表》来分摊广告费,那怎么办呢?其实是需要下载《广告费报告》,其中有展示每个sku的广告费是多少(此处说的是SP广告),做一个数据透视表,即可知道每个sku应该分摊多少广告费。
那账务处理时该怎么办呢?建议大家通过一个中转科目中转,交易明细表(扣款环节)进行核算时,借:其他应付款;贷:应收账款。收到实际广告费账单(推广环节)时,借:销售费用-平台费用-平台推广费;贷:其他应付款。
仓储费
我发现有些卖家不知道原来后台是有《仓储费报告》的,其实用《仓储费报告》即可把仓储费精确分摊至sku。
但要注意的是,《仓储费报告》没有sku,那怎么分摊呢?报告中有一列是FNSKU,可以分摊至FNSKU,再依据FNSKU和sku的对应关系,分摊至sku。
2、客户申请退款时,直接全部冲销成本
亚马逊财务分析中客户申请退款成功,就会在《交易明细表》中显示“refund”,这时我们通常会冲减收入,那成本呢?我们这里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更清楚。
比如亚马逊本期退款100件,总金额10000元,总成本3000元。有的财务会直接全部冲减成本3000元,相当于直接增加了当期的毛利3000元!但其实,《交易明细表》中的退款100件里包括了“退款退货”,也包括了“退款不退货”,“退款不退货”这种并没有库存回来,成本是不能冲销的。
推荐做法:《交易明细表》的退款只冲减收入,暂不冲减成本。等到货退回来时,再冲减成本。
3、确认收入时,包含了税金
亚马逊财务分析时,收入到底要不要含税金?
其实,欧洲VAT、美国销售税、日本消费税等,和我们国内的增值税一样,都是价外税,所以我们的收入金额不应该包含税金。如果把税金算进了收入里,则可能会有两个影响:
- 对于已代收代缴的站点,毛利率的计算有偏差,分子分母都偏大了;
- 对于已代收,但还未代缴的站点(比如日本站),这么做等于把收入和税金一起算了,给老板一个虚幻的印象“日本站这个收入不错啊!”,而且可能也会计算相应运营的提成。 但其实,这部分其实是公司“隐性的炸弹”,哪天可能就要吐出来补缴,这个时候提成也发了、分红也发了,只能由老板默默承担了。
推荐做法:
对于日本站,非常建议大家在账务处理时,把收入和税金分开列式,明明白白告诉老板其中收进来的“有风险”的税金是多少,老板自然会在计算提成时有相应的考虑。
4、没有《物流跟踪表》
库存一定要设置在途仓,要设置在途仓!因为我们发货到海外仓会有很长的在路上的时间,还未到海外仓那部分就应该放在“在途仓”中,不然这些库存用什么来承载呢?
为了详细地登记在途情况,每一个卖家都应该有一个《物流跟踪表》,物流部应该详细记录每一票货发货时间、发货的sku、单号、总重量、总运费、接收时间、接收数量等信息(注意是物流部填不是财务部!)。
这个《物流跟踪表》有几大重要作用:
- 记录公司发货和接收情况,避免有些货丢件了但没有人管理;
- 是头程费用分摊的依据;
- 是做好在途仓和海外仓进销存的依据;
- 利于财务管理头程费用。
当然,我们跨境电商企业在亚马逊财务分析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远不止上面四项,但自己摸索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准确。在亚马逊财务分析中,数跨境 BI 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集中数据管理、灵活计算规则、自定义报表、多部门协同以及实时监控功能,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处理跨境业务数据,优化运营策略,提升整体业绩。

热门产品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