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高质量家具产品的出口业务,产品包括办公椅、餐椅、休闲椅、餐桌等多种类别,业务覆盖美国、英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亚马逊、Wayfair、沃尔玛等主流电商平台建立了显著的市场地位,同时也在积极发展独立站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公司发展迅速,团队规模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多人,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跨境电商企业。
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也积极开展信息建设,先后启动了ERP、SRM、BI、RPA等多个项目,大幅提升了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
企业内部存在多个ERP和海外仓系统,同时还有自己的供应商管理系统,运营习惯在一个ERP中管理广告,供应链部门习惯在另一个ERP中管理库存,生产订单又要到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下单。各系统既有独立模块又有交叉数据,业务人员只能手工导出表格,通过Excel来完成数据整合,重复制表工作繁重,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也远远不够,很容易造成不利于决策的信息偏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大雅公司从2023年末开始启动BI项目,起初主要使用者为企业IT人员,负责承接业务部门需求制作报表。随着项目的深入,IT人员工作渐趋饱和,业务部门开始萌发自助分析意识。通过集体培训和定向辅导,没有技术背景的运营部、产品部、供应链部门业务人员也逐渐上手,围绕销售、产品、库存、物流、财务等多个场景构建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应用,既有服务于管理视角的看板,也有为业务减负的各类数据整理,在企业内部养成了良好的数据使用和自助分析习惯。
(1)统一商品基础信息
企业内部对于同一商品存在多种编码方式,这也是很多跨境电商企业的通病,主要原因包括:
a、从销售端来看,企业同时经营多个平台,平台各有一套自动生成商品编码的规则;
b、从库存端来看,企业库存分布的仓库众多,不同仓储系统对商品编码的要求存在出入;
c、从企业发展来看,初期一般对于商品编码管理不严格,没有设定标准的编码方式,随着管理的逐渐规范才建立起完整的编码体系。
以上种种原因都会造成企业内部在整合库存、订单、账单等数据时,经常因为编码不完全一致无法准确匹配,导致数据出错。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企业从各平台和系统中获取商品信息,借助BI的分析能力,构建起了商品唯一码和各版本SKU对照信息表,来实现对商品主数据的统一管理。
(2)销售和库存数据总览
不同ERP有自己相对专长的模块,企业内部存在多套ERP并行使用的情况,运营在领星中看销售和广告数据,但是库存数据又以易仓为准,两套系统数据相互独立,想要同时查看产销数据,之前只能通过导出表格在Excel中进行汇总查看。
企业借助BI的数据连接和分析能力,将两套ERP中的数据获取并匹配起来,从日期、商品、小组等多维度进行透视,数据每天自动更新,一目了然;
根据销售数据自定义商品分级标准,对商品进行分级管理,并结合库存数据,对爆品设置发货紧急看板,提醒运营及时补货;对滞销品设置清库紧急看板,提醒运营尽快清仓。
(3)商品售价监控
企业同时经营数十家店铺,需要监控同一产品在不同店铺的售价情况,规范运营调价行为,确保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因定价过低而损失利润,也不因定价过高影响推广。
企业通过BI获取电商平台不同店铺的定价数据,构建售价监控看板,将其与库存数据相关联,运营可以根据库存水平判断是否有提价或降价空间。
(4)目标达成率监控
根据运营负责的商品,监控销量以及销售额完成率和达成进度,以过程控制保证结果达成,也在运营人员之间形成赛马机制。
(5)新品销售监控
以商品首单出单时间为基准,单独筛选出新品数据进行重点监控。一方面,供产品部了解新品的市场接受度,进行产品迭代;另一方面,企业运营人员有“新品成功率”的关键指标,便于用数据说话,客观评价这类指标表现。
(6)商品款式分析
从风格、颜色、面料、型号等细分角度分析产品销售情况,用数据支撑产品迭代。
同时,从运营和商品级别(爆旺平滞)多个角度监控款式数量分布,便于了解和调节运营工作量。
(1)库存校准
企业主营大件家具,基于成本考量较多使用海外仓而非平台仓,发货操作在各海外仓系统中进行,ERP(易仓)通过接口同步海外仓库存数据,可能出现数据获取延迟或异常造成的差异,影响业务判断,导致显示有库存实际无库存的超卖情形。
因此,在进行库存分析之前先要进行库存核对校准。之前都是通过手工采集各海外仓库存数据,在Excel表中与易仓库存数据进行匹配核对,效率低时效性差。信息化改进后,企业现在通过RPA定期自动获取海外仓数据并自动读取到BI中,通过BI的自助分析能力构建数据核对逻辑,数据更新后即可自动识别出差异库存,提醒业务人员排查原因、校准库存。
(2)库存总览
企业在专门的SRM系统中下发生产和采购订单,因此,除了ERP和海外仓系统中的在库和在途数据,还有大量已下单未出货数据在SRM系统中。
企业通过RPA+API接口的方式,将数据汇总整合到BI中,在BI中从日期、仓库、商品、库龄等多角度透视库存情况。
(3)海外仓断货监控
基于历史库存数据,监控商品在不同仓库的断货次数和断货天数,判断断货严重程度。对于断货次数较多的商品,提醒运营在补货时特别注意。
(4)退货件认领
海外仓发生退货后需要运营及时跟踪退回库存的状态,判断是否可以二次销售,如果可以二次销售需要重新上架。
企业在BI中构建待认领退货件跟踪表,将商品与对应责任人匹配,及时提醒责任人认领并处理,对超期未认领货件定期讨论并清理。
(1)产品定价测算:
平台销售的主要成本费用项包括采购成本、推广费、平台佣金、仓储费、物流运费,在新品上架之前,需要根据预期利润率测算保底售价,供运营定价时参考。
企业主营类目原因,物流运费占比较大,且不同物流渠道计费规则不同,需要结合商品体积、实重、计费重和各物流渠道报价进行综合测算。这类测算工作之前通过Excel中复杂的VBA来完成,数据量增加后卡顿明显。
启动BI项目后,企业将这套逻辑迁移到BI中,借助BI的计算能力,根据产品尺寸和重量快速判断包裹类型,匹配对应的物流报价数据自动计算物流费用,并进一步倒算当前费用金额下,如果想要实现目标利润率的保底售价,计算流畅,展示清晰。
(2)毛利核算
财务核算需要取得各业务流程的结算数据,由于海外仓出账延迟较高,出账周期短则一个月,长则超过两个月。为了及时了解毛利情况,企业建立了毛利估算模型,一方面从各平台获取账单以计量平台各项收支;另一方面从SRM系统中获取商品采购价、体积、重量等信息,测算商品成本、海外仓仓储费、物流派送费,来实现毛利估算。毛利数据主要面向运营,用于辅助产品推广策略的制定。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交叉核对,排查成本等数据录入遗漏、SKU版本不一致导致数据错配等异常问题,提醒运营及时解决,为财务的进一步精准核算做数据准备。
杭州大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在销售、库存和财务等多个模块引入数跨境BI,大幅提升了企业日常数据处理和查看效率,全面助力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同时也在企业内部培养起良好的数据分析意识,业务人员遇到数据问题都会主动到BI里去尝试解决。
后续企业准备进一步在库存备货、对账核算等方面进行纵深探索,并实现BI分析结果向内部即时通讯工具的自动化预警推送,让BI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决策中心。